• 欢迎访问

    汪强课题组

     

    我们致力于采用脑成像技术(如fMRI、tDCS/TMS、iEEG等)

    系统探讨:(1)决策的神经表征机制;(2)记忆的神经机制;(3)人格的神经基础。

  • 课题组博士后招聘(师资博士后)

    招收条件

    1.在境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

    2.博士后进站年龄原则上不超过 35 周岁,获得博士学位时间不超过 3 年。

    3.在国内外本学科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署名为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的学术论文 2 篇及以上。

    保障措施

    1.在站期间,师资博士后实行协议年薪制,基础薪酬为税前20万元/年,业绩成果特别优秀者,可经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执行“一人一策”的基础薪酬待遇。

    2.在站期间,师资博士后可根据学校规定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可按相应规定享受学校公派交流机会。

    3.在站期间,学校为师资博士后购买社会保险、缴纳公积金,可按规定租住学校配置的公寓。

    4.在站期间,师资博士后人员的子女可申请就读天津师范 大学附属幼儿园、附属实验学校。如师资博士后出站考核合格,其子女可申请继续就读直至就学阶段结束。

    课题组最新研究进展

    broken image

    著名媒体PsyPost对刘畅和高媛媛的研究报道

    著名媒体PsyPost对刘畅和高媛媛近期发表在《NeuroImage》上的两项研究进行了报道,研究聚焦短视频成瘾的神经机制、心理因素及潜在基因关联,为理解这一新兴数字习惯的危害提供了重要见解,揭示了短视频平台成瘾对大脑结构、功能及行为的深远影响。

    研究发现,短视频成瘾者在大脑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在结构上,成瘾程度较高的个体在眶额叶皮层和小脑的灰质体积增加,表明他们对短视频的即时奖励更敏感。功能上,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后扣带皮层等区域的神经活动增强,反映出认知控制受损及自我参照过程的过度活跃。这些变化可能导致用户低估长期使用成本,如时间浪费和睡眠问题,而更追求即时快感。

    这些发现提醒公众警惕短视频的“即时奖励”设计可能悄然改变大脑决策模式,呼吁更深入的研究与干预以减轻其潜在危害。

    报道链接:

    ①https://www.psypost.org/people-with-short-video-addiction-show-altered-brain-responses-during-decision-making/

    ②https://www.psypost.org/does-tiktok-really-cause-brain-rot-new-study-links-short-video-addiction-to-brain-abnormalities/

    broken image

    短视频成瘾的神经生物机制

    2025年2月15日,由高媛媛等人撰写的论文“Neuro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substrates of the short video addic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brain transcriptomic and cellular architecture”在《NeuroImage》上发表。 研究从行为、脑结构与功能基础和基因三方面全面揭示了短视频成瘾的神经生物机制。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neuroimage.2025.121029

    broken image

    轻躁狂人格特质与攻击性之间的神经基础

    2024年12月9日,由葛威等人撰写的论文“Dissociable ventral and dorsal sensorimotor functional circuits linking the hypomanic personality traits to aggression via behavioral inhibition system被《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期刊接收研究揭示了 HPT 与攻击性行为之间复杂的神经心理通路,为理解 HPT 相关攻击行为的神经机制提供了依据。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ijchp.2024.100537

    broken image

    探究损失框架下冲动性个体差异的神经基础

    2024年7月21日,由蒋可莹等人撰写的论文“The computational and neural substrates of individualdifferences in impulsivity under loss framework”在《Human Brain Mapping》上发表。结果发现,漂移率与冲动性指数 K 正相关,大脑激活和灰质体积(GMV)与 K 相关,且漂移率介导了这些关系,表明冲动性水平相似的个体可能具有相似的价值处理模式,为理解冲动性个体差异提供了新视角。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hbm.26808

  • 课题组新闻

    2025年7月02

    祝贺研二刘畅和合作者文章被《Cerebral Cortex》接收

    2025年6月30

    祝贺专著《妒忌的认知神经科学》一书在《科学出版社》刊印。

    2025年6月09

    祝贺魏楚翘荣获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荣誉。

    2025年6月03

    祝贺学硕葛威荣获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2025年5月24

    祝贺研二王锦连和刘畅文章被《Cerebral Cortex》接收。

    2025年5月23

    祝贺访问学者姚琼副教授第二篇文章被《Scientific Reports》接收。

    2025年5月19

    祝贺22级学硕葛威被华东师范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22级专硕蒋可莹被天津师范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2025年5月16

    祝贺研三专硕蒋可莹,李紫溪和杜函潇顺利通过硕士答辩。

    2025年5月13

    祝贺研三学硕基础方向葛威和关顺平顺利通过硕士答辩。

    2025年5月03

    祝贺研二刘畅和王锦连等人的文章被《NeuroImage》接收。

    【2025年4月26日】

    祝贺大二谢雨欣荣获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2025年4月10日】

    热烈祝贺访问学者姚琼副教授的文章被《Addiction Biology》接收。

    【2025年4月07日】

    祝贺研二高媛媛和李想同学获批2025年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重点资助项目。

    2025年2月15

    祝贺研二高媛媛等人在《NeuroImage》期刊上发表文章:Neuro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substrates of the short video addic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brain transcriptomic and cellular architecture.

    【2025年01月10日】

    祝贺研三葛威等人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期刊上发表文章:Dissociable ventral and dorsal sensorimotor functional circuits linking the hypomanic personality traits to aggression via behavioral inhibition system.

    2024年12月20日

    热烈祝贺汪强教授顺利获批学术型博士导师(基础心理学方向)和教育专博导师(学生心理发展方向)!!!

    【2024年11月18日】

    祝贺实验室研三李紫溪和蒋可莹荣获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4年11月10日】

    热烈祝贺实验室研三葛威和蒋可莹荣获2024年校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2024年11月08日

    祝贺实验室研三蒋可莹、葛威和李紫溪荣获2024年一等学业奖学金

    祝贺实验室关顺平杜函潇杨林峰上官千艺李寒冰和王辅元荣获2024年二等学业奖学金

    2024年9月20日

    欢迎访问学者姚琼副教授(合肥师范学院)来实验室访问交流。

    2024年9月17日

    祝贺研三蒋可莹等人在《NeuroImage》期刊上发表文章:Micro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substrates underlying dispositional greed and its link with trait but not state impulsivity.

    2024年7月21日

    祝贺研二蒋可莹等人在《Human Brain Mapping》期刊上发表文章:The computational and neural substrates of individualdifferences in impulsivity under loss framework.

    2024年6月14日

    祝贺研二李紫溪等人在《NeuroImage》期刊上发表文章:Happy people are always similar: The evidence from brain morp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inter-subject correlations.

    2024年4月05日

    祝贺研三张宁等人在《Cerebral Cortex》期刊上发表文章:Individualized prediction of anxie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using gray matter volume in a non-clinical population.